佛曆3049年農曆六月十三日。
日前把西遊記看一遍。不是書,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60集戲劇西遊記。和小時候看的感受不一樣了。有幾點心得:
一、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唯以妄想分別執著不能證得。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孫悟空頭上的金箍自然就會消失。
二、很多修行人的磨難都是觀世音菩薩、天人,或其他佛菩薩佈的局,這是魔考的一種表演形式。因為從習氣而來的考驗不容易用故事表達,用故事表達出來的就是除妖打怪。
三、滿天神佛,天底下的亂象,大都是神佛世界的走私人口。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本來都沒有這些,眼耳鼻舌身意不斷攀緣,造成現在這種亂象。
四、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,由東土到靈山也是十萬八千里。如果由孫悟空用神通帶唐僧(或代唐僧)去取經是非常容易的,但這樣做,故事裡佛祖不會給他經書的。就像是《楞嚴經》裡頭說的「理則頓悟,乘悟併銷。事非頓除,因次第盡。」。開悟修得正果,不是只在文字上理解,不是只在思考層次,還有要實修實證,積功累德才能真正放下妄想分別與執著。
五、讓人開悟證果很難用說,只能指引,所以用小說方式,就像楞嚴經中說的以手指月,只能透過看他指的方向去了解。那些說幫你作法就能讓你開悟的人一定是邪師!
六、三界的CEO是玉皇大帝。掌管天界、人間和地府,有很多階級威權觀念。天兵天將要管一堆事很辛苦,壽命又這麼長,依然無法自在喜悅。看完之後,我不會想當天人,還是有階級之分。就像是人間有總統/皇帝,有首富,那又如何?煩惱還是一堆。
七、出三界的CEO是如來佛/釋迦牟尼佛/阿彌陀佛。感覺上沒有像玉皇大帝所掌管的部門這樣有階級威權觀。似乎只是另外一個體系。只要有個體系的,都是十法界裡的故事,究竟真相如何,到現在沒人可以說清楚講明白。
八、我不認同故事裡的鬥戰勝佛需要被佛任命。會被賦予一個佛頭銜才是佛,如果是這樣,那佛境界之外一定還有更高的其他境界。
九、佛經裡的法是筏,讓我們划向彼岸,去不去在你。佛給這個筏,你過去發現那裡極好,成了那裡的住民,但不會有個佛頒給你一個頭銜。
十、我不喜歡被分級,但每個生命的智慧不同是事實。阿羅漢、各階菩薩、佛等等的智慧也都不同。網路上發現虛雲老和尚對西遊記有些批評,也有看到某些人認為西遊記是某種佛經。不管如何,我認為這都是智慧和境界不同,認知自然就不同。我看過虛雲老和尚的事蹟,個人十分敬佩敬重他老人家。但站在我的角度,知道這是小說,就像是三國演義不是真實的三國歷史一樣。只會放在故事內容有沒有意思而已。我算是站在認同西遊記這部小說的這群人。
虛雲老和尚說「玄奘法師有《大唐西域記》,內容所說,都是真實話。唯世間流傳的小說《西遊記》,說的全是鬼話。」「道士做一部《西游記》小說罵佛教。」「玄奘一行到西天取經,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向玄奘索要錢財,完全是諷刺佛家。佛教載迦葉和阿難兩位尊者是佛陀的兩位重要弟子,迦葉是頭陀第一,阿難是多聞第一。兩位都是聖人。迦葉當時已證阿羅漢果位,阿難在佛涅槃前證三果。兩位豈能貪財。」
十一、覺得吳承恩把佛道都入戲,在明朝那時代就有如此宇宙觀算是很不容易。故事中如來佛(佛祖)非常厲害,孫悟空再厲害也逃不出祂手掌心,我們從小對什麼是佛也搞不清楚,只知道這宇宙中最厲害的生命體,不少人因為看了西遊記特別崇拜佛祖。或者觀音菩薩更是他們受戒的師父,不僅慈悲、有智慧且法力高強。悟空一行人也都以身為佛弟子為榮。因此不覺得西遊記有罵佛教之意。
十二、須菩提、迦葉、阿難,在經中大家都知道他們是佛的十大弟子。故事裡須菩提是孫悟空的啟蒙師父,因為跟須菩提學法,才有後來的大鬧天宮的本事。迦葉、阿難在最後一集要人事,似乎有其目的,應該也不是要諷刺佛家。如果吳承恩看到當時佛教的亂象要諷刺,也不是不行。即便在現代,佛道教也都有很多令人詬病的地方。還有孫悟空這名字,在我們這時代甚至成為日本動漫七龍珠的主角。結尾,玄奘成了旃檀功德佛,悟空成了鬥戰勝佛,都代表著辛苦有了代價,要克服種種磨難。總而言之,西遊記給我的印象還蠻正向的,是一部看完後會對修行有憧憬,對生命有體悟的小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