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教授靜靜地聽完這位年輕人謾罵(漫罵)發洩,然後反問這年輕人說:
「你有沒有好朋友來你家拜訪的經驗?」
「有啊,那又怎樣!」
「你會準備餐飲來招待那些好友嗎?」
「會啊,那又怎樣?」
「如果他們沒吃,那這些餐飲,最後歸誰?」
「他們沒吃,當然歸我啦。」
「這就對了,年輕人!你來我面前,對我粗言惡語,侮辱謾罵,我都沒接受,那你剛才那些謾罵,最後歸誰呢?」
「雖然你不接受,但我給你了。」
「年輕人!沒有我的接受,何來你的給予?」
「什麼是接受?什麼是給予?」
「年輕人!如果你罵我,我反過頭來回罵;你對我動怒,我也回過頭來對你動怒;你打我,我也回打你;你鬥我,我反鬥回去,這就是有了接受,也完成了給予。」
「我罵你,你不生氣嗎?」
「以生氣來回應瞋怒,是低劣的人事;不生氣回應瞋怒,才能撥亂反正。
因為他不但明白對方為何憤怒,也能夠控制自己內心。不但幫助他人,也戰勝自己。」
喔......
所以『你的好意我心領了』就是有接受也完成了給予。
若對人的好意,他人不心領,事實上就是還回給自己。讚!
所以『你的好意我心領了』就是有接受也完成了給予。
若對人的好意,他人不心領,事實上就是還回給自己。讚!
要這麼想也行
所以我看到別人不愉快的臉,自己的臉色就變不好。看到別人高興的臉,自己的臉色就變好。這就是接受並給予。這樣隨著外在變化真的不好,畢竟別人臉色好不好為何要影響我?謝謝。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