顏回
本家昨晚加入,取名儒家。現代人對儒家部份思想有些感冒。但儒家思想對社會和家庭的提昇與維持是有幫助的。仁愛、禮樂、信義、孝悌、忠恕、恭敬。每個人真誠的面對自己,發揮自己的良知良能...
Calendar 3042年三月廿五
沈石溪 (5980) 2015-05-13 02:14:13 WED
顏回(前521年-前481年),字子淵,又稱顏子、顏淵。春秋魯國人。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。家裏很窮,雖貧但他安貧樂道,雖窮但他不改變氣節。他絕頂聰明,敏而好學。聞一知十。雖聰明但仍苦心學習,一點也不懶惰。
Img264060343.jpg

子曰:「賢哉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回也!」
簞就是用一節竹子做成的竹筒子,來做飯碗,這叫一簞食。喝水呢?直接用瓢拿水,就那麼喝,這是一瓢飲。住在陋巷,大家看他那個樣子窮都替他憂愁;可是顏回不改其樂,安貧樂道。為什麼他能那樣快樂呢?因為他得道了,他得到仁義道德這個「仁」,所以就非常滿足,不再向外貪求,不向外去找了。

顏淵問仁。子曰:「克己復禮為仁。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」顏淵曰:「請問其目。」子曰: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」顏淵曰:「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。」
有一天顏淵問仁,孔子說要克除自己的私欲,回復到禮義的上面;就是要守禮,一切的禮義不可以馬虎的。顏淵:我想聽聽它是怎麼一個條目?孔子就說:不合乎禮的顏色,不要看;不合乎禮的言論、聲音,不要聽它,譬如鄭聲等婬亂之音,這都是不合乎禮的,勿聽;若不合乎禮節的話,你不要說;若不合乎禮的事情,也不要去做。

顏淵、季路侍。子曰:「盍各言爾志?」子路曰:「願車馬、衣輕裘,與朋友共。敝之而無憾。」顏淵曰:「願無伐善,無施勞。」
有一次他和子路兩人,在孔子身旁服侍孔子,孔子說:你們何不各各說一說自己的志願是什麼?子路先說:我的志願就是騎著一匹很肥壯的馬;穿著輕暖的皮襖;我的朋友也可以一起騎,共同穿。即使馬死了和皮襖壞了,我也不會有什麼不滿意、不高興地怨我這個朋友的,我的志願就是這樣。你看!子路喜歡吃喝玩樂,和朋友一起交遊,講義氣。可是顏淵就說了:我不願意自誇自讚自己的好處;我就是對誰有什麼幫助,有什麼利益,我也不會去報功;我做是做,不一定教人知道。

哀公問:「弟子孰為好學?」孔子對曰:「有顏回者好學,不遷怒,不貳過,不幸短命死矣!今也則亡,未聞好學者也。」
說顏回非常好學,他知道生氣是不對的,他就不遷怒:他不但自己不發脾氣,也不對別人發脾氣;不但自己要學有修養,也希望任何人都有修養。不貳過: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?顏回犯過只犯一次,就以後永遠不再犯了。譬如他發脾氣,孔子說:「你不要再發脾氣了。」他就不再發脾氣了。對自己不發脾氣,對誰都不發脾氣。

顏淵死,子哭之慟。從者曰:「子慟矣。」曰:「有慟乎?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?」顏淵死,子曰:「噫!天喪予!天喪予!」
顏淵不遷怒、不貳過,可惜好人壽命不長,不幸短命死矣:很不幸三十二歲就死了。為什麼早死,因為他在世上的任務完成了,所以就走了。顏淵死,孔子哭得都不要活了。所以孔子說現在沒有這樣好學的人了,不但沒見過,聽也沒聽過。

顏回有真正智慧。正因為有真正智慧,所以看起來好像個愚癡的人。我們一般人,已經有很多了但還是覺得不夠,整天在欲望上打轉,從來不會知足。一天到晚都跑到外邊去找垃圾,你說怎麼會有快樂呢?但因為顏回明白真理,得到真正的寶了,雖然窮但每天很快樂。

參考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A2%9C%E5%9B%9E
http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f_others/WaterMirror2/ch05.htm

Calendar 3042年三月廿五
1.1
2015-05-13 02:29:57 WED
從前讀這些文章都是在不得不為的壓力下去讀的。
而且只讀到腦子裡沒進去心裡(會不會只有我這樣?)
離開學校、踏入社會多年,再看到這些前人及他們說過的話,怎麼反而有種見到多年不見的老朋友的感慨。
會不會是我們老了,所以感覺離他們更近了呢?
不為考試,有空讀讀論語還滿有意思的!
若覺得有壓力,看看這種文言用與白話對照版也不錯。
Calendar 3042年三月廿五
1.2
2015-05-13 03:21:10 WED
這種人真的不簡單。
不知為何,看到後面,覺得有點想哭。
Face
Calendar 3042年三月廿五
1.5 范閑
2015-05-13 14:29:24 WED
「願無伐善,無施勞。」這個志向太棒了!
1